慈济30 x 见证​

慈济30 x 见证​

30年来的每一步,都是大爱与感恩的足迹。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的无私付出,
通过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志业的推展,
在人与人之间撒播希望,启动良善循环!

30年来的每一步,
都是大爱与感恩的足迹。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的无私付出,
通过慈善、医疗、教育、
人文、环保志业的推展,
在人与人之间撒播希望,启动良善循环!

播放视频

在有人需要慈济的时候,
我们串联起社会的爱心资源,
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1987
1993
1993
1996
1998
1999
2003
2003
2004
2005
2005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4
2014
2014
2016
2016
2016
2017
2017
2019
2019
2019
2020
2020
2023
来自台湾的刘静莲随夫旅居新加坡,发心推动慈济,招募会员和志工,展开济助贫户、探访安老院和残障儿童院等慈善工作。早期志工也多次前往台湾花莲寻根,向证严上人请示会务方向,同时深入了解慈济精神。
1993年9月20日经政府社团注册局批准,“佛教慈济功德会新加坡分会”正式注册成立。当时慈济尚无会所,宝光佛堂住持上慧下琪法师是证严上人的同门师兄,对慈济很是护持,慨然借出宝光佛堂作为早期会务推动、茶会和法会、慈善发放等活动场地。
慈济举办募款讲座,协助筹建“新加坡骨髓捐赠计划中心”(BMDP)。1994年至2007年,慈济数次与骨髓中心联办讲座会及验血活动,共同推动和宣导。2022年,慈济和骨髓中心恢复合作。
1996年7月慈济志业文化中心(新加坡)成立,协助将台湾繁体出版品翻译成英文或简体版本、架设网站等,并且连续数年参与书展,让慈济早期出版物更为广传。
8月易名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新加坡分会)”,同年12月迁至牛车水丁加奴街25号。该址原为政府保留古迹梨春园戏院,成为新加坡慈济人一个共同的家后,吸引越来越多善心人士投入。慈济志工就近关怀牛车水社区的独居长者和贫户,并应时所需,陆续设立了爱滋病药费补助、洗肾费补助等项目。
慈济于裕廊东成立首个社区环保点,每个月定时在组屋区底楼邀请居民一同动手分类。如今遍布在全岛30多个社区的环保点,成了众多机构参访学习慈济环保理念的场所。
SARS防疫期间,新加坡慈济人响应全球“同心共济弭灾疫”,前往照顾户住家提供预防SARS特别礼包及为行动不便者测量体温,同时也供应素食,呼吁民众斋戒。此后趁着大型活动,慈济人积极广邀民众响应茹素,分享蔬食对个人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好处。
为解决SARS防疫期间血库存量不足窘境,慈济首次与红十字会联办捐血活动。此后,捐血活动成为长期活动,多次入选“十大活跃主办捐血活动团体”,同时也是受表扬的流动捐血主办单位之一,屡次获颁金奖殊荣。
慈济义诊中心(新加坡)成立于牛车水,由时任卫生部代部长许文远先生主持启用仪式,掀开医疗志业的新篇章。义诊中心以服务新加坡社区长者及慈济长期照顾户为主,回馈本地社会。
历经三年的施工,位于新加坡巴西立的静思堂落成启用,成为志工主要的家。遍布全岛的社区志工架构也在2005年末成立,冀望在邻里间启发爱心,人人守望相助,增进社区凝聚力,迈向人心净化的愿景。
首个教育志业体慈济大学新加坡社会教育推广中心启用。这是慈济大学在台湾外的第四个社教中心,为本地民众提供一个终身学习与提升心灵涵养的好去处。
肾友日益剧增,慈济发现申请长期洗肾津贴的肾友,在等待批准的两三个月期间无法支付费用。4月,慈济和医院及非盈利洗肾中心协调,启动“肾友援助计划”,补助过渡期洗肾费用。随后,慈济对行动不便、无力负担往返洗肾中心的肾友,提供交通补助。
2007年末牛车水物业归还业主,义诊中心停止运作,2008年11月在红山社区重新启业,并获得卫生部和该区基层组织的支持。
新加坡受全球金融海啸波及,慈济推动“新芽助学金计划”,主动联系学校和上门家访,为清寒学子补助餐食和交通费。
佛教慈济健检中心(福慧中心)正式启用,2011年7月11日改制成为“佛教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除了原有的免费健康检查服务外,并设有专业眼科、内科及牙科医生长期驻诊。
慈济义诊中心(新加坡)于2011年11月拓展中医部,增设周一至周五的全天门诊。中医门诊对象不设门槛,不分宗教种族,皆可免费享有内科和针灸服务。 经长期耕耘,中医部于2022年10月正名为佛教中医义诊中心(红山)。
4月, 慈济在义顺忠邦社区成立第一间大爱幼教中心,着重“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将证严上人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本地的教育体系。
8月,为了进一步推广环保教育,慈济于兀兰工业区成立慈济环保教育站,教育站设有教育展区和分类区,一周运作六天。2021年9月,教育站结束营运。
慈济发现居家医护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启动“慈济居家医护服务”项目, 由护联中心转介个案,为西部的贫病居民提供免费居家医护服务,含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随着居家临终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慈济增设“居家临终护理服务”项目,正式成为新加坡慈怀理事会的一员,直接由医院转介岛国西部的个案。
人文志业迈向新里程碑,慈济大爱人文馆于5月11日举办开幕典礼。展馆展示慈济在本地和其他分支会在国际的志业与大爱精神。2021年10月,人文馆停止营运。
11月,慈济与裕廊保健集团合作,接管湖畔全科医疗诊所,提供每周五天半的门诊服务,首重慢性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另设有健康检查与报告解读、营养咨询、看诊、配药等服务。
随着慈济接管湖畔全科医疗诊所,佛教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所提供的西医门诊服务迁至该处,原有的空间改建为慈济日间康复中心,以缓解老龄化人口的医疗需求。
慈济大爱安亲班选址于北部三巴旺女皇道英国殖民时代的黑白屋,于2017年1月3日正式开课。2021年11月,安亲班停止营运。
随着政府推广在地养老和预防医学的政策,慈济于9月在武吉巴督(Bukit Batok)和先驱(Pioneer)启用慈济乐龄长青馆。长青馆透过各类文艺、医疗活动和设施,服务邻近社区近千名长者。
政府也透过中医推广预防医疗,慈济于9月在卡迪成立佛教中医义诊中心(卡迪),提供免费的内科、针灸、艾炙、拔罐等服务及疗程。
为了辅助年轻一代投身公益,永续良善的社会影响力,慈济11月于义顺成立慈济人文青年中心。青年中心提倡“感恩、尊重、承担、勇气和坚韧”的五大价值,主推文化艺术、环境保护、志工精神、育儿辅助及青年身心健康的议题。
新冠疫情在2月于新加坡严重,慈济成立“防疫应对小组”,随后开启长达三年针对慈济职志工、照顾户、客工、肾友、前线人员等群体的身心关怀项目。 2022年12月,新加坡总理公署宣布颁发总统表扬状(冠病)予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表彰慈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做出的贡献。
7月,第二所慈济大爱幼教中心开课,座落于大巴窑西民众俱乐部,招收18个月到6岁的幼儿。 2023年6月,慈济接管“青籽心园”,成为慈济大爱幼教中心第三所分校。
慈济提倡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的“永续生活”领域,于7月在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开设“慈济永续生活馆”。展馆透过环境、社会和经济永续三大面向,分享慈济在本地和国际的行善经验与价值。

慈济30 x 深耕​

慈济30 x 深耕​

时序变迁,世代更迭,
慈济志业因应时需,持续演进。
唯有核心精神,历久弥新。

01a-warmth-2 01b-warmth

热情不减 款待照顾户回家

在台湾的慈济草创时期,每逢农历24日的药师法会过后,慈济人就为照顾户举办发放日,邀他们回到静思精舍温馨聚餐,发放救济金和物资。 

“发放日”也成为了早期新加坡慈济人学习的慈善济贫模式,早在1991年就开始借用宝光佛堂进行,并召集十几名计程车司机,义务接送全岛照顾户。对行动不便者而言,参加发放日,是他们少数能出门和别人互动的机会。

目前发放日已调整形式,从每月一次改为每年为三大种族照顾户分别举办。因为对象从早期的单一华族,演变成多元种族和宗教,因此在节目规划、膳食安排等方面都需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需求和禁忌,务求让照顾户感到宾至如归。

老有所安 温馨陪伴每一代长者

1979年新加坡政府首次推动敬老周,提倡敬老尊贤的美德。慈济在1993年注册成立后,积极响应,每年为几百名独居和疗养机构的长者举办“敬老日联欢会”,准备丰盛佳肴,邀请艺人表演,表达对长者的关爱。

1999年慈济会所迁入牛车水后,发现社区住着很多早年从中国南来谋生的长者,于是成立独居老人关怀组,上门探访和陪伴。考量到多数长者只会说方言,慈济都会安排相关语言能力的志工,用长者熟悉的乡音嘘寒问暖。

当社会步入老龄化,政府大力推动“就地养老”,2019年慈济承接了卫生部的委托,在武吉巴督和南洋社区成立乐龄活动中心,结合护理设施、警报系统、保健晨运、兴趣小组,并设立“健得力计划”,引入物理治疗服务,希望陪伴长者维持活跃的乐龄生活。 

02a-companionship-2 02b-companionship
02a-companionship-2 02b-companionship

老有所安 温馨陪伴每一代长者

1979年新加坡政府首次推动敬老周,提倡敬老尊贤的美德。慈济在1993年注册成立后,积极响应,每年为几百名独居和疗养机构的长者举办“敬老日联欢会”,准备丰盛佳肴,邀请艺人表演,表达对长者的关爱。

1999年慈济会所迁入牛车水后,发现社区住着很多早年从中国南来谋生的长者,于是成立独居老人关怀组,上门探访和陪伴。考量到多数长者只会说方言,慈济都会安排相关语言能力的志工,用长者熟悉的乡音嘘寒问暖。 

当社会步入老龄化,政府大力推动“就地养老”,2019年慈济承接了卫生部的委托,在武吉巴督和南洋社区成立乐龄活动中心,结合护理设施、警报系统、保健晨运、兴趣小组,并设立“健得力计划”,引入物理治疗服务,希望陪伴长者维持活跃的乐龄生活。

03a-needed-2 03b-needed

携手共善 照亮最黑暗的角落

除了济助弱势家庭,早期慈济人也走入疗养机构和慈善机构,协助打扫环境、按摩喂食、赠送生活用品等等。当时的疗养机构虽有政府补助,但比较缺乏社会关注和义工的投入。慈济人的到来,为院友增添了几许欢乐和慰藉。 

随着国家福利制度日益完善,越来越多民众投入志愿服务,这些机构的设施和社会资源皆获得改善,慈济评估需求与人力,陆续暂停机构关怀,与此同时也观察到不少疗养机构仍然缺乏医疗资源,尤其是针对卧床院友的往诊服务。

病人走不出来,医护就走进去。2014年慈济人医会与仁慈医院合作,启动人医会提供牙科往诊;2018年增设CASA-MODAL项目,为疗养院院友进行筛检初诊,提供客制化的口腔护理方案。牙科团队更传授基础口腔保健技巧,让疗养院护工能接力照护院友。

教育不能等 成长路上有依靠

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弱势家庭,慈济和学校合作,启动新芽助学金计划,不分宗教种族,不设名额上限,补助交通费和午餐费,让孩子安心上学。从开案前亲身走访孩子的家庭,举办富有启发性的助学金颁发典礼,后续每个月到校分发餐券,慈济人把握每次和孩子互动的机会,给予温暖的支持。 

孩子的教育再次受阻,是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居家学习的新模式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慈济为弱势家庭募资提供电脑,更启动线上课辅计划,通过“二对一”的线上课业辅导,陪伴孩子适应居家学习的进度。

承担此计划的教联会成员和慈青同学,尤其重视陪伴的品质,极力克服疫情的挑战,用心策划线下活动如实体教学、家访、感恩会等等。从孩子的热情反馈和成长轨迹中,欣见善种子萌芽。

04a-education-2 04b-education
04a-education-2 04b-education

教育不能等 成长路上有依靠

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弱势家庭,慈济和学校合作,启动新芽助学金计划,不分宗教种族,不设名额上限,补助交通费和午餐费,让孩子安心上学。从开案前亲身走访孩子的家庭,举办富有启发性的助学金颁发典礼,后续每个月到校分发餐券,慈济人把握每次和孩子互动的机会,给予温暖的支持。 

孩子的教育再次受阻,是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居家学习的新模式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慈济为弱势家庭募资提供电脑,更启动线上课辅计划,通过“二对一”的线上课业辅导,陪伴孩子适应居家学习的进度。

承担此计划的教联会成员和慈青同学,尤其重视陪伴的品质,极力克服疫情的挑战,用心策划线下活动如实体教学、家访、感恩会等等。从孩子的热情反馈和成长轨迹中,欣见善种子萌芽。

05a-relief-2 05b-relief

重大人道救援 不能少我一人

新加坡社会稳定,不受天灾侵扰,对于国际灾难的赈灾重建都积极出钱出力。举凡大灾难后,就有民众向慈济询问捐款方式,见证了新加坡人为善不落人后的精神。

1991年起,新加坡慈济人响应证严上人号召,和全球慈济人同步展开赈灾募款行动。新加坡首次获准街头募款,是因为1999年的台湾九二一大地震。配合严谨的公开募款法规,慈济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募款运作和内控程序,2016年起更通过新成立的“佛教慈济功德会(新加坡)”来进行国际人道救援相关工作。

“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 慈济功德会(新加坡)承接这一份精神,走上街头,九十度鞠躬,朴素诚恳地募集民众的一分善念和善行,更希望以此提醒大家居安思危,珍惜自己身处有福之地。

行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
慈济汇聚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有心人,
亲手、亲眼、亲耳,走入社区援助苦难人。
通过他们的回顾,一起来重温这些生命发光的时刻吧!

行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而是有心人的参与。

慈济汇聚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有心人,
亲手、亲眼、亲耳,
走入社区援助苦难人。

通过他们的回顾,一起来重温这些生命发光的时刻吧!

慈济30 x 展望​

慈济30 x 展望​

新加坡慈济30岁了!

感恩无数人陪伴慈济走过筚路蓝缕的岁月。 
30周年以“见证慈悲•深耕狮城”为主题,邀请各界伙伴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新加坡慈济30岁了!

感恩无数人陪伴慈济
走过筚路蓝缕的岁月。
30周年以“见证慈悲•深耕狮城”为主题,邀请各界伙伴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铜黄色的“人”字形,是突破界限的跨越,
也像是深深扎根的树木。

以清净无染的爱,力行于人与人之间,
这分人格价值的精华,就是慈济珍视的“人文”。

在气候危机和冲突分裂的全球环境中,
慈济作为民间组织的一员,
自我期许突破界限,勇于挑起时代责任,
持续不断凝聚每一个人的善念善行,
守护我们的家园,永续狮城的大爱与慈悲。

铜黄色的“人”字形,
是突破界限的跨越,
也像是深深扎根的树木。

以清净无染的爱,
力行于人与人之间,
这分人格价值的精华,
就是慈济珍视的“人文”。

在气候危机和冲突分裂的全球环境中,
慈济作为民间组织的一员,
自我期许突破界限,
勇于挑起时代责任,
持续不断凝聚每一个人的善念善行,
守护我们的家园,
永续狮城的大爱与慈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