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30 x 见证
慈济30 x 见证
30年来的每一步,都是大爱与感恩的足迹。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的无私付出,
通过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环保志业的推展,
在人与人之间撒播希望,启动良善循环!
30年来的每一步,
都是大爱与感恩的足迹。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的无私付出,
通过慈善、医疗、教育、
人文、环保志业的推展,
在人与人之间撒播希望,启动良善循环!
在有人需要慈济的时候,
我们串联起社会的爱心资源,
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慈济30 x 深耕
慈济30 x 深耕
时序变迁,世代更迭,
慈济志业因应时需,持续演进。
唯有核心精神,历久弥新。
热情不减 款待照顾户回家
在台湾的慈济草创时期,每逢农历24日的药师法会过后,慈济人就为照顾户举办发放日,邀他们回到静思精舍温馨聚餐,发放救济金和物资。
“发放日”也成为了早期新加坡慈济人学习的慈善济贫模式,早在1991年就开始借用宝光佛堂进行,并召集十几名计程车司机,义务接送全岛照顾户。对行动不便者而言,参加发放日,是他们少数能出门和别人互动的机会。
目前发放日已调整形式,从每月一次改为每年为三大种族照顾户分别举办。因为对象从早期的单一华族,演变成多元种族和宗教,因此在节目规划、膳食安排等方面都需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需求和禁忌,务求让照顾户感到宾至如归。
老有所安 温馨陪伴每一代长者
1979年新加坡政府首次推动敬老周,提倡敬老尊贤的美德。慈济在1993年注册成立后,积极响应,每年为几百名独居和疗养机构的长者举办“敬老日联欢会”,准备丰盛佳肴,邀请艺人表演,表达对长者的关爱。
1999年慈济会所迁入牛车水后,发现社区住着很多早年从中国南来谋生的长者,于是成立独居老人关怀组,上门探访和陪伴。考量到多数长者只会说方言,慈济都会安排相关语言能力的志工,用长者熟悉的乡音嘘寒问暖。
当社会步入老龄化,政府大力推动“就地养老”,2019年慈济承接了卫生部的委托,在武吉巴督和南洋社区成立乐龄活动中心,结合护理设施、警报系统、保健晨运、兴趣小组,并设立“健得力计划”,引入物理治疗服务,希望陪伴长者维持活跃的乐龄生活。
老有所安 温馨陪伴每一代长者
1979年新加坡政府首次推动敬老周,提倡敬老尊贤的美德。慈济在1993年注册成立后,积极响应,每年为几百名独居和疗养机构的长者举办“敬老日联欢会”,准备丰盛佳肴,邀请艺人表演,表达对长者的关爱。
1999年慈济会所迁入牛车水后,发现社区住着很多早年从中国南来谋生的长者,于是成立独居老人关怀组,上门探访和陪伴。考量到多数长者只会说方言,慈济都会安排相关语言能力的志工,用长者熟悉的乡音嘘寒问暖。
当社会步入老龄化,政府大力推动“就地养老”,2019年慈济承接了卫生部的委托,在武吉巴督和南洋社区成立乐龄活动中心,结合护理设施、警报系统、保健晨运、兴趣小组,并设立“健得力计划”,引入物理治疗服务,希望陪伴长者维持活跃的乐龄生活。
携手共善 照亮最黑暗的角落
除了济助弱势家庭,早期慈济人也走入疗养机构和慈善机构,协助打扫环境、按摩喂食、赠送生活用品等等。当时的疗养机构虽有政府补助,但比较缺乏社会关注和义工的投入。慈济人的到来,为院友增添了几许欢乐和慰藉。
随着国家福利制度日益完善,越来越多民众投入志愿服务,这些机构的设施和社会资源皆获得改善,慈济评估需求与人力,陆续暂停机构关怀,与此同时也观察到不少疗养机构仍然缺乏医疗资源,尤其是针对卧床院友的往诊服务。
病人走不出来,医护就走进去。2014年慈济人医会与仁慈医院合作,启动人医会提供牙科往诊;2018年增设CASA-MODAL项目,为疗养院院友进行筛检初诊,提供客制化的口腔护理方案。牙科团队更传授基础口腔保健技巧,让疗养院护工能接力照护院友。
教育不能等 成长路上有依靠
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弱势家庭,慈济和学校合作,启动新芽助学金计划,不分宗教种族,不设名额上限,补助交通费和午餐费,让孩子安心上学。从开案前亲身走访孩子的家庭,举办富有启发性的助学金颁发典礼,后续每个月到校分发餐券,慈济人把握每次和孩子互动的机会,给予温暖的支持。
孩子的教育再次受阻,是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居家学习的新模式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慈济为弱势家庭募资提供电脑,更启动线上课辅计划,通过“二对一”的线上课业辅导,陪伴孩子适应居家学习的进度。
承担此计划的教联会成员和慈青同学,尤其重视陪伴的品质,极力克服疫情的挑战,用心策划线下活动如实体教学、家访、感恩会等等。从孩子的热情反馈和成长轨迹中,欣见善种子萌芽。
教育不能等 成长路上有依靠
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弱势家庭,慈济和学校合作,启动新芽助学金计划,不分宗教种族,不设名额上限,补助交通费和午餐费,让孩子安心上学。从开案前亲身走访孩子的家庭,举办富有启发性的助学金颁发典礼,后续每个月到校分发餐券,慈济人把握每次和孩子互动的机会,给予温暖的支持。
孩子的教育再次受阻,是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居家学习的新模式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慈济为弱势家庭募资提供电脑,更启动线上课辅计划,通过“二对一”的线上课业辅导,陪伴孩子适应居家学习的进度。
承担此计划的教联会成员和慈青同学,尤其重视陪伴的品质,极力克服疫情的挑战,用心策划线下活动如实体教学、家访、感恩会等等。从孩子的热情反馈和成长轨迹中,欣见善种子萌芽。
重大人道救援 不能少我一人
新加坡社会稳定,不受天灾侵扰,对于国际灾难的赈灾重建都积极出钱出力。举凡大灾难后,就有民众向慈济询问捐款方式,见证了新加坡人为善不落人后的精神。
1991年起,新加坡慈济人响应证严上人号召,和全球慈济人同步展开赈灾募款行动。新加坡首次获准街头募款,是因为1999年的台湾九二一大地震。配合严谨的公开募款法规,慈济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募款运作和内控程序,2016年起更通过新成立的“佛教慈济功德会(新加坡)”来进行国际人道救援相关工作。
“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 慈济功德会(新加坡)承接这一份精神,走上街头,九十度鞠躬,朴素诚恳地募集民众的一分善念和善行,更希望以此提醒大家居安思危,珍惜自己身处有福之地。
行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
慈济汇聚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有心人,
亲手、亲眼、亲耳,走入社区援助苦难人。
通过他们的回顾,一起来重温这些生命发光的时刻吧!
行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而是有心人的参与。
慈济汇聚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有心人,
亲手、亲眼、亲耳,
走入社区援助苦难人。
通过他们的回顾,一起来重温这些生命发光的时刻吧!
回眸来时路
慈济30 x 展望
慈济30 x 展望
新加坡慈济30岁了!
感恩无数人陪伴慈济走过筚路蓝缕的岁月。
30周年以“见证慈悲•深耕狮城”为主题,邀请各界伙伴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新加坡慈济30岁了!
感恩无数人陪伴慈济
走过筚路蓝缕的岁月。
30周年以“见证慈悲•深耕狮城”为主题,邀请各界伙伴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铜黄色的“人”字形,是突破界限的跨越,
也像是深深扎根的树木。
以清净无染的爱,力行于人与人之间,
这分人格价值的精华,就是慈济珍视的“人文”。
在气候危机和冲突分裂的全球环境中,
慈济作为民间组织的一员,
自我期许突破界限,勇于挑起时代责任,
持续不断凝聚每一个人的善念善行,
守护我们的家园,永续狮城的大爱与慈悲。
铜黄色的“人”字形,
是突破界限的跨越,
也像是深深扎根的树木。
以清净无染的爱,
力行于人与人之间,
这分人格价值的精华,
就是慈济珍视的“人文”。
在气候危机和冲突分裂的全球环境中,
慈济作为民间组织的一员,
自我期许突破界限,
勇于挑起时代责任,
持续不断凝聚每一个人的善念善行,
守护我们的家园,
永续狮城的大爱与慈悲。